玉米文学 > 兄弟 > 二十五

二十五

推荐阅读:

玉米文学 www.ymwx.net,最快更新兄弟最新章节!

    李兰回到家中,在镜子前仔细看了自己,她也被自己的突然苍老吓了一跳。然后她有了一个不祥的预感,她觉得自己住进了医院以后,可能出不来了。她已经洗掉了满头的酸臭味,她没有马上去医院,她在家里又住了几天。那几天她不是躺在床上,就是坐在桌前,忧心忡忡地看着李光头,不时叹息着对李光头说:

    “你以后怎么办?”

    李兰开始料理后事了,她最担心的就是李光头,她不知道自己死后儿子会怎么样。她总觉得儿子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好的命运,十五岁就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了,十八岁以后不知道他还会做出些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,她担心这个儿子今后有可能犯罪坐牢。

    李兰决定去住院治病前,先把儿子的今后安顿好了。她把户口本抱在胸前,让李光头扶着她去了县里的民政局。可怜的李兰觉得自己是地主婆,又是小流氓李光头的母亲,她羞耻地低着头,战战兢兢地走进民政局的院子,又战战兢兢地向人打听:

    “谁管孤儿的事?”

    李光头扶着李兰走进了一个房间,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报纸。李光头一眼就认出了他,七年前就是他用板车把宋凡平的尸体从汽车站拉回他们家中。李光头记得他叫陶青,高兴地指着他说:

    “是你啊,你是陶青。”

    李兰扯了扯李光头的衣服,觉得儿子刚才那样说话太没有礼貌了,她点头哈腰地说:

    “您是陶同志吧?”

    陶青点点头,放下手里的报纸时仔细看了看李光头,好像记起李光头来了。李兰站在门口不敢进去,她声音哆嗦着对他说:

    “陶同志,我有事要问问您。”

    陶青微笑地说:“进来问吧。”

    李兰不安地低下头说:“我成分不好。”

    陶青仍然微笑着,他说:“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说着陶青起身搬了一把椅子过去,让李兰坐下。李兰惶恐地走进了屋子,还是不敢在椅子上坐下来。陶青指着椅子说:

    “坐下来再说。”

    李兰迟疑了一会坐了下去,她恭恭敬敬地将户口本递给陶青,用手指着李光头,对他说:

    “他是我儿子,户口本上有他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陶青翻着户口本说:“我看见了,你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李兰苦笑了一下,对他说:“我得了尿毒症,我的日子不长了,我死后儿子就没有亲人了,他能不能拿到救济?”

    陶青吃惊地看着李兰,又看看李光头,随即点点头说:“能拿到。每月有八元钱,二十斤粮票,油票和布票是每季度发一次,一直拿到他参加工作为止。”

    李兰又忐忑不安地说:“我成分不好,是地主婆……”

    陶青笑了,把户口本还给李兰说:“你的情况我了解,你放心吧,这事由我经办,你儿子以后找我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李兰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,因为高兴,她苍白的脸上出现了红晕。这时陶青看着李光头嘿嘿地笑了,他说:

    “原来你就是李光头,你很有名,还有一个叫什么?”

    李光头知道他是在问宋钢。李光头正要回答,李兰不安地站了起来,她知道陶青说李光头很有名就是指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的事,她连着说了几声谢谢,就要李光头扶着她走。李光头扶着李兰走出了屋子,又走出了民政局的院子,李兰这才放心地靠在一棵树上,喘着气感叹道:

    “这陶同志真是个好人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李光头告诉李兰,宋凡平死在汽车站前,就是这个叫陶青的人把宋凡平的尸体拉回家的。李兰听了这话,突然激动得满脸通红,她不再要李光头搀扶了,一个人快步走回了民政局的院子,走进了刚才的房间,她对陶青说:

    “恩人,我给你叩头啦。”

    李兰的身体差不多是摔下去似的叩了一个响头,她把自己的额头磕破了。接下去她呜呜地哭了。陶青不知所措地站了起来,过了一会,是李兰的哭诉让他明白了这个女人为什么给他叩头。陶青赶紧上前伸出双手要把她扶起来,李兰跪着又给他叩了两个响头,接下去陶青像是哄孩子似的说了很多好话,才把李兰扶了起来。陶青搀扶着李兰一直走到民政局的大门外,分手的时候陶青竖起大拇指,低声对李兰说:

    “宋凡平,了不起。”

    李兰激动得浑身哆嗦,当陶青走回民政局的院子后,李兰抹着眼泪,对李光头欣喜地说:

    “听到了吧,听到刚才陶同志说的话了吧……”

    李兰离开民政局以后,又去了棺材铺。她额头渗着血,走几步歇一歇,每次歇下来的时候,就忍不住要重复一遍陶青说的话:

    “宋凡平,了不起。”

    然后她的手臂向着前方挥动了一下,骄傲地对李光头说:“刘镇全城的人心里都这么想,只是他们嘴上不敢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搀扶着李兰走得比乌龟还要慢,走到了棺材铺,李兰坐在了门槛上,喘着气抹了抹额头上流出的血,笑着对里面的人说:

    “我来了。”

    棺材铺的人都认识李兰,他们问她:“这次给谁买棺材?”

    李兰不好意思地说:“给我自己买。

    他们先是一怔,然后笑了起来,他们说:“没见过活人给自己买棺材的。”

    李兰也笑了,她说:“是啊,我也没见过。”

    李兰伸手指着李光头继续说:“儿子还小,不知道该给我买什么样的棺材,我先挑选好了,以后他来取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棺材铺的人全都认识大名鼎鼎的李光头,他们嘻嘻怪笑地看着站在门口若无其事的李光头,对李兰说:

    “你儿子不小啦。”

    李兰垂下了头,知道他们为什么怪笑。李兰挑选了一具最便宜的棺材,只要八元钱。和宋凡平的一样,也是没有上油漆的薄板棺材。她双手抖动着从胸口摸出手帕包着的钱,先付给他们四元,说剩下的四元来取棺材的时候再付清。

    李兰去民政局解决了李光头的孤儿救助金,又去棺材铺给自己订好了棺材,她心里的两块石头落地了,应该第二天就去住院治病。可她屈指一算,再过六天就是清明节了,她轻轻摇起了头,说清明那天她要去乡下给宋凡平扫墓,等过了清明节再去医院。

    李兰拖着沉重的身体,走走歇歇来到了刘镇的新华书店,在文具柜台买了一沓白纸,抱在胸前走走歇歇回到家里,坐在桌前开始制作起了纸元宝和纸铜钱。宋凡平死后的每一个清明节,李兰都要制作一篮子的纸元宝和纸铜钱,挽在手里走上很长的路,去乡下给宋凡平上坟烧纸钱。

    这时的李兰病得没有力气了,做完一个纸元宝就要歇上一会,在给纸铜钱画线时,给纸元宝写上“金”、“银”两字时,她的手不停地哆嗦。一个下午的活,李兰做了整整四天。李兰把完工的纸元宝整齐地放进篮子里,把白线穿起来的纸铜钱小心地放在纸元宝的上面,她微笑了一下,长长地松了一口气,随即又流下了眼泪,她觉得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给宋凡平上坟扫墓了。

    晚上的时候,李兰把李光头叫到床前,仔细看了看儿子,觉得儿子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个叫刘山峰的人,李兰欣慰地笑了笑,然后有气无力地对李光头说:

    “后天是清明节,我要去乡下扫墓,我没有力气走那么长的路……”

    “妈,你放心,”李光头说,“我背着你去。”

    李兰笑着摇摇头,她说起了另一个儿子,她说:“你明天去乡下把宋钢叫来,你们兄弟两个轮流背着我去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叫宋钢来,”李光头坚定地摇着头,“我一个人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不行,”李兰说,“路太长,你一个人背着我太累。”

    “累了我们就找棵大树,”李光头挥着手说,“在下面坐下来歇一会。”

    李兰还是摇头说:“你去把宋钢叫来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去叫宋钢,”李光头说,“我自己会想办法的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说着打起了哈欠,他要去外面的屋子睡觉了,他走到了门口时回头对李兰说:

    “妈,你放心,我保证把你舒舒服服地弄到乡下去,再把你舒舒服服地弄回城里来。”

    已经十五岁的李光头在外屋的床上躺下来,只用了五分钟时间,就想出办法来了,然后他心安理得地闭上眼睛,鼾声立刻就起来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下午了,李光头才不慌不忙地走出家门。他先去了医院,在医院的走廊上晃来晃去,像个探视病人的家属,趁着护士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,“呼”地蹿进去,蹿进去以后他就从容不迫了,在一堆空输液瓶里面挑肥拣瘦起来,先把十多个用过的葡萄糖输液瓶拿出来,挨个举起来看看,哪个瓶里剩下的葡萄糖液最多。选中最多一个后,动作迅速地藏进了衣服,又“呼”地蹿出了护士办公室,“呼”地蹿出了医院。

    然后李光头提着空输液瓶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街道,不时将输液瓶举到眼前晃一晃,看看里面剩下的葡萄糖液究竟有多少。李光头觉得可能有半两之多,为了获得准确的答案,他走进了街边一家酱油店,举起瓶子向卖酱油的售货员摇晃起来,咨询里面有多少葡萄糖。卖酱油的售货员是这方面的老手了,他接过输液瓶晃了两下,就知道里面的分量了,说瓶里的葡萄糖液多于半两少于一两。李光头十分高兴,接过瓶子晃动着说:

    “这可是营养啊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得意洋洋地提着多于半两少于一两的葡萄糖,走向了童铁匠的铺子。李光头知道童铁匠有一辆自己的板车,李光头打起了童铁匠板车的主意,想从童铁匠那里借出来用一天,把李兰拉到乡下去扫墓。李光头来到了铁匠铺,站在门口看着童铁匠在里面挥汗如雨地打铁,李光头看了一会后挥挥手,像个前来视察的领导那样说:

    “歇一会,歇一会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放下手里的铁锤,撩起毛巾擦着满脸的汗水,看着李光头一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嘴脸走进来,在他童年时搞过男女关系的长凳上舒服地坐下来。童铁匠说:

    “你这小王八蛋来干什么?”

    李光头嘿嘿笑着说:“我是来要债的。”

    “他妈的,”童铁匠甩了甩手里的毛巾,“老子什么时候欠你这个小王八蛋债啦?”

    李光头还是嘿嘿笑着,他提醒童铁匠:“两个星期前,在澡堂门口,你说过一句话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话?”童铁匠想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李光头得意地指指自己的鼻子说:“你说我李光头是个人才,你说你这辈子一定要请我吃一碗三鲜面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想起来了,他把毛巾挂回脖子上,蛮横地说:“老子是说过这句话,你能怎么样?”

    李光头开始拍马屁奉承童铁匠了,他说:“你童铁匠是什么人物?你童铁匠一声吼,刘镇也要抖三抖。你童铁匠说出的话,不会收回吧?”

    “你这个小王八蛋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笑着骂了一声,李光头这么一说,他蛮横不起来了,他想了想后也得意起来,他说:

    “我是说这辈子请你吃一碗三鲜面,我这辈子还长着呢,哪天请你吃,我现在还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回答得好!”

    李光头竖起大拇指夸奖一声,然后嘿嘿笑着切入正题了,他说:“这样吧,我不吃你的三鲜面,你把板车借我用一天,就算抵消了三鲜面的债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不知道李光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他说:“你借我的板车干什么?”

    “唉!”李光头叹息一声,告诉童铁匠:“我妈要去乡下给我爸扫墓,你知道我妈病了,走不了那么远的路,我借你的板车把她拉过去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说着将手里的输液瓶放在了长凳上。童铁匠指指输液瓶说:“这瓶子干什么?”

    “这是军用水壶,”李光头夸张地说,然后他解释起来,“去乡下的路太长,太阳又晒着,我妈路上渴了怎么办?瓶子里装上水,让我妈路上喝,这瓶子就是军用水壶啦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“嗨”地叫了一声,他说:“看不出来,你这个小王八蛋还是个孝子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谦虚地笑了笑,举起输液瓶晃了晃,对童铁匠说:“这里面还有多于半两少于一两的葡萄糖营养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豪爽地说:“看在你是孝子的分上,我把板车借给你啦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连声说着谢谢,然后拍拍长凳,又向童铁匠招招手,满脸神秘地让童铁匠坐过来,李光头说:

    “我不会白借你的板车,我要报答你,这叫善有善报。”

    童铁匠不明白:“什么善有善报?”

    李光头悄声说:“林红的屁股……”

    “噢——”童铁匠恍然大悟了。

    满脸神秘的童铁匠坐到了满脸神秘的李光头身旁。李光头绘声绘色地讲述起了林红屁股的秘密,说到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时候,李光头的嘴巴不动了。童铁匠等了一会,李光头嘴巴重新动起来,说的不是林红的屁股了,说的是赵诗人如何在这关键的时候一把将他揪了上去。童铁匠大失所望,站起来摩拳擦掌,来回走了几步,忍不住破口大骂了:

    “这王八蛋赵诗人……”

    虽然对林红的屁股一知半解,童铁匠对李光头仍然是满腔热情,他把板车借给李光头的时候,对李光头说:

    “你以后要用板车了,说一声,拉走就是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把医院偷来的葡萄糖输液瓶插在衣服口袋里,拉着童铁匠的板车来到了余拔牙面前,他看中了余拔牙的藤条躺椅。他要把余拔牙的藤条躺椅借出来绑在童铁匠的板车上,让李兰舒舒服服地躺着去乡下。

    李光头来的时候,余拔牙正躺在他的藤条椅子里昏昏欲睡。李光头把童铁匠的板车往地上响亮地一放,余拔牙吓得浑身一颤,睁开眼睛看到在他面前的是李光头和一辆板车,知道这两个都不是顾客,又懒洋洋地闭上了眼睛。李光头继续像个视察的领导那样走到油布雨伞下面,双手背在身后,看看桌子上的钳子,看看桌子上的牙齿。

    这时候是文革后期了,革命不再是滚滚洪流,革命是涓涓细流了。余拔牙不需要再用拔错的好牙来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,拔错的好牙摆在桌子上反而影响他的拔牙声誉。余拔牙与时俱进地又将好牙们藏起来了,和他的钞票们藏在一起,余拔牙心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革命的涓涓细流有一天还会变成滚滚洪流,那时候他还得将这些好牙拿出来摆在桌子上。

    李光头盯着桌子看了一会,没有看到好牙,李光头敲敲桌子,大声问躺椅里闭着眼睛的余拔牙:

    “好牙呢,那些好牙呢?”

    “什么好牙?”余拔牙很不高兴地睁开眼睛。

    “就是你拔下的那些好牙,”李光头指指桌子说,“以前就放在这张桌子上。”

    “放屁,”余拔牙支起身体愤怒地说,“我余拔牙从来没有拔过好牙,我余拔牙拔出来的全是坏牙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没想到余拔牙如此生气,立刻赔上笑脸,也像余拔牙那样与时俱进了,李光头拍着自己的脑门说:

    “是,是,你余拔牙从来没有拔过好牙,一定是我记错了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说着将那把凳子拉到余拔牙的躺椅前,坐下来开始奉承余拔牙了,就像刚才奉承童铁匠那样,李光头说:

    “你余拔牙是方圆百里第一拔,你余拔牙就是闭着眼睛拔,拔出来的也一定是坏牙。”

    余拔牙转怒为喜了,他点点头笑着说:“这话说得公道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觉得时机成熟了,他用话去引导余拔牙:“你余拔牙在这里待上十多二十来年了,刘镇的姑娘全见过了吧?”

    “别说是姑娘,”余拔牙得意地说,“刘镇的老太太我也全见过了,谁家的姑娘出嫁了,谁家的老太太出殡了,我当天就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,”李光头继续引导余拔牙,“刘镇的姑娘里面,谁最漂亮?”

    “林红,”余拔牙不假思索地说,“当然是林红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,”李光头嘿嘿笑起来,“刘镇上上下下这么多男人里面,谁见过林红的光屁股?”

    “是你,”余拔牙伸手指着李光头哈哈大笑起来,“就是你这个小王八蛋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当仁不让地点点头,低下头悄悄问余拔牙:“你想不想听听林红的屁股?”

    哈哈大笑的余拔牙立刻一脸严肃起来,从躺椅里支起身体,对着巷子东张西望了一番,等到近处没人了,悄声对李光头说:

    “说!”

    余拔牙眼睛闪闪发亮,张开的嘴巴像是在等着天上掉下来馅饼。李光头的嘴巴这时候老谋深算地闭上了,就像我们刘镇某些男群众所说的,这个十五岁的小王八蛋比五十岁的老王八蛋还要精明世故。余拔牙看到李光头的嘴巴紧闭,连条缝都没有了,焦急地催促起来:

    “说呀!”

    李光头不慌不忙地摸了摸余拔牙的藤条躺椅,皮笑肉不笑地说:“你把这躺椅借我用一天,我就把林红屁股的每个毫米都告诉你。”

    余拔牙一听要借用他的躺椅,立刻摇头了:“这不行,没有了这躺椅,我余拔牙怎么给顾客拔牙?”

    李光头耐心地开导他:“没有了躺椅,还有凳子,别说是坐着,顾客就是站着,也难不倒你这方圆百里第一拔。”

    余拔牙嘿嘿笑了两声,他在心里权衡起了利弊,觉得借出去一天的躺椅,换来美人林红屁股的秘密,不失为一桩合算的买卖。余拔牙点头同意了,他伸出一根手指说:

    “一天,只借你一天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的嘴巴凑到了余拔牙的耳边,抑扬顿挫地说了起来。经过了五十六碗三鲜面的锤炼,再经过赵诗人和刘作家文学语言的熏陶,李光头已经把林红的屁股说得出神入化了,说得比天上仙女的屁股还要引人入胜。余拔牙听着的时候,脸上的表情是风起云涌。当余拔牙的脸上出现听鬼故事的表情时,也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段落来到时,李光头的嘴巴突然不动了,他的眼睛看到了余拔牙的油布雨伞,他心里打起了油布雨伞的主意。余拔牙急得叫了起来:

    “说下去呀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抹了一下嘴巴,指指油布雨伞说:“这把伞也要借我用一天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是得寸进尺,”余拔牙生气地说,“你借走了我的躺椅,再借走我的伞,只剩下这张桌子,我这堂堂拔牙铺就成了拔光了毛的赤膊麻雀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晃着脑袋说:“也就是明天没有毛,后天你就有毛了。”

    余拔牙好比是读章回小说,读到了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”处,余拔牙心急如焚,只好同意把油布雨伞也借给李光头。李光头又说了两句林红的屁股,接下去余拔牙听到的是赵诗人的手了。余拔牙愣在那里,半晌没有反应过来,他满脸疑惑地说: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林红好端端的屁股怎么就成了赵诗人的手了?”

    “我也没办法,”李光头无奈地说,“那个王八蛋赵诗人坏了我的好事,也坏了你的好事。”

    余拔牙气糊涂了,他的怒火全冲着赵诗人去了,他咬牙切齿地说:“这姓赵的王八蛋,老子非拔掉他一颗好牙不可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拉着童铁匠的板车,车上放着余拔牙的躺椅和油布雨伞,又去了我们刘镇百货公司的仓库。李光头在仓库里巧言令色,把林红的屁股秘密又出卖了一次,借出了一堆麻绳。李光头大功告成了,口里吹着革命歌曲的旋律,拉着板车在大街上嘎吱嘎吱地凯旋回家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天已经黑了,李兰已经睡了,想到自己明天要走很长的路去乡下,李兰吃过晚饭早早就上床了。自从李光头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名扬刘镇以后,李兰就管不住这个儿子了,儿子经常深夜回家,李兰只能唉声叹气。

    李光头回家时看到屋里黑着灯,知道母亲睡了,他轻轻地放下板车,悄悄地打开屋门,摸到灯绳拉亮电灯,坐在桌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母亲给他留着的晚饭。然后李光头开始干活了,借着屋里的灯光和屋外的月光,李光头先把躺椅放到板车上,用麻绳将躺椅和板车牢牢固定在一起。躺椅的扶手上有一个插杯子的孔,李光头打开油布雨伞,将伞把插进孔里,让油布雨伞在躺椅上面张开,李光头再用麻绳将油布雨伞牢牢固定在躺椅和板车上。

    此刻已是夜过三更,李光头又仔细检查了一遍,又用麻绳将关键的地方再加固一道。最后的加固完成后,李光头双手背在身后,绕着板车走了两圈。李光头嘿嘿笑个不停,他觉得板车、躺椅和油布雨伞三位一体结结实实了,好像胳膊、腿和身体长在一起那样。李光头满意地打着哈欠,走回屋里睡觉了。李光头躺下后发现自己睡不着,他担心屋外的杰作被人偷走,干脆抱着被子来到了屋外,爬上了童铁匠的板车,躺在了余拔牙的躺椅上,李光头心里一下子踏实了,眼睛一闭鼾声就起来了。

    天亮的时候,李兰起床后看到李光头的床空着,被子也没有了,李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她摇摇头打开屋门后,失声惊叫起来,她看见了一辆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板车,她的儿子裹着被子就睡在板车上的躺椅里,上面张开着一把很大的油布雨伞。

    李兰的惊叫让李光头从睡梦里醒来了,他看到母亲吃惊的表情,揉了揉眼睛爬下了板车,得意万分地告诉李兰,板车是童铁匠的,躺椅和油布雨伞是余拔牙的,这些捆绑着的麻绳是从百货公司仓库借来的。李光头对李兰说:

    “妈,这下你就舒服啦!”

    李兰看着这个混世魔王儿子,心想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哪来这么大的本事?李兰觉得自己不认识李光头了,这个儿子总会隔三差五地弄出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。

    母子两个吃过早饭以后,李光头提起热水瓶,小心翼翼地往葡萄糖输液瓶里灌水,一边灌着水,一边告诉李兰:

    “这里面有多于半两少于一两的葡萄糖营养。”

    然后李光头体贴地将自己的被子整齐地铺在躺椅上,他说路上颠簸,身体下面有被子就不怕颠簸了。李光头左脚压住板车的把手,体贴地将李兰扶上了板车,又体贴地扶着她在躺椅里躺下来。李兰手里抱着纸元宝和纸铜钱的篮子,躺在了板车里的躺椅上,她看着头顶上的油布雨伞,知道是为她挡雨遮太阳的。李光头把含有葡萄糖营养和装满了水的输液瓶递到李兰怀里,说是路上让她解渴。李兰接过输液瓶时眼泪涌了出来。李光头看到李兰哭了,吃惊地问:

    “妈,你怎么啦?”

    “没怎么,”李兰擦擦眼泪,笑着说,“好儿子,我们走吧。”

    这天清晨李兰坐上了我们刘镇有史以来最豪华的板车,由李光头拉着,在我们刘镇的大街上招摇过市。刘镇的群众目瞪口呆,一个个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如此组装起来的板车就是在梦里也没有见过。有群众叫着李光头的名字,打听这东西是怎么弄出来的。

    “这东西?”李光头得意地回答,“这是我妈的专板车。”

    群众听了一头雾水,问李光头:“什么专板车?”

    “专板车都不知道?”李光头骄傲地说,“毛主席坐的飞机叫专机,毛主席坐的列车叫专列,毛主席坐的汽车叫专车,为什么?因为别人不能坐。我妈坐的板车叫专板车,为什么?也是别人不能坐。”

    群众恍然大悟地笑起来,李兰也忍不住笑出声音。李兰看着儿子拉着她坐的专板车,在大街上走得雄赳赳气昂昂,心里是百感交集,这个儿子曾经和那个叫刘山峰的人一样带给她耻辱,现在又像宋凡平那样让她感到骄傲了。

    我们刘镇的女群众觉得李兰的专板车更像是花轿,她们咯咯笑个不停,叫着李兰的名字说:

    “你今天是出嫁吧?”

    “不是的,”李兰羞红了脸,“我是去乡下给我丈夫扫墓。”

    李光头拉着李兰的专板车走出了南门,走上了乡间的泥路。听到板车轮子的嘎吱声更加响亮的时候,李兰知道板车过了那座木桥,板车开始在乡间的泥路上颠簸了。李兰呼吸到了乡间的气息,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,李兰在油布雨伞下支起身体,她看到金黄的油菜花在田野里一片片地开放,在阳光下闪闪发亮;她看到田埂弯弯曲曲,两旁的青草像是让田埂镶上了两条绿边;她看到了房屋和树木在远处点点滴滴;她看到近处池塘里的鸭子在浮游,甚至看到了鸭子在水中的倒影;她看到了麻雀在路旁飞翔……这是李兰最后一次走在这条泥路上了,在板车的颠簸里,李兰看到的春天是如此广阔和美丽。

    然后李兰看着前面卖力拉着板车的儿子,李光头的身体都躬下去了,他不停地举手擦一下脸上的汗水,李兰心疼地叫着儿子的名字,要他放下板车歇一歇,李光头摆着头说他不累。李兰拿起输液瓶要李光头停下来喝几口水,李光头还是摆着头说他不渴,他说:

    “这葡萄糖营养水是给你喝的。”

    李兰这时候知道了她的儿子有多么好,她欣慰地哭了,欣慰地笑了,她在板车里呜咽说:

    “好儿子,求你了,求你歇一歇,求你喝口水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李光头已经看到站在远处村口的宋钢了,还看到了宋钢的爷爷背靠着树坐在地上。每年的清明节,宋钢和他爷爷都会在村口等着他们的来到。宋钢手搭凉棚,看着远处过来的这一辆奇怪的板车,他没有想到这是李光头拉着李兰来了。李光头看到宋钢以后,躬着的身体抬起来一些,他拉着板车奔跑起来了,李兰的身体在颠簸的板车里剧烈摇晃。李光头大声喊叫:

    “宋钢,宋钢……”

    宋钢听到了李光头的喊叫后,挥舞着手奔跑过来,宋钢也大声喊叫起来:

    “李光头,李光头……”

本站推荐:

兄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玉米文学只为原作者余华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华并收藏兄弟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