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间 蒲州张氏
推荐阅读:大魏读书人、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明朝败家子、北宋大表哥、如意小郎君、盛唐逆子:李恪传、权御八荒、最强特种兵之龙魂、乱世枭雄
玉米文学 www.ymwx.net,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!
“以我看,”张瀚适时插话道:“带银子买货怕银子被抢被偷,带货往回时,怕被人敲诈勒索,住城里住店还好,在城外头住,抢啊偷啊的这些事,太常见了。”
“这小哥不愧是商号家里出身,说的太对了。”
“上次我从新平堡往开封去,带着三百多张皮货,到开封时,只剩下二百张不到。偷的抢的,被人讹去的,拿出来打点税卡老爷们的……”一个中年商人面带激愤,大摇其头道:“总之,咱们这行当不易!”
“谁叫咱山西和河南王爷都多?”
“山西还算好了,河南才是真多。”
这里的商人,倒还真有不少往河南和山东去的,北地特产其实到江南湖广更贵,只是普通的行脚商来回行千里就是十分不易,山东的商人都是往辽东和京师的多,往山西的少,更多的是河南商人,而山西和河南都有多位亲王和郡王,官府的税卡是不多,可这些王府还有各地大士绅豪强私设的税卡就多了,再加上这些商人所在牙行收的牙税,各种杂费,差役,铺行,张瀚随便听听,就知道明朝商人赚钱有多么不容易。
还有官道失修,道路难行,水患流民土匪加上喇虎,那些良善村民敲诈起过路商人来也毫不手软,如果不是明朝和蒙古的双边贸易明朝属于优势一方,利润丰厚,恐怕这些商人真的未必有利可图。
当时的商道,最好的就是海洋贸易,江南福建广东都已经大赚特赚,特别是江南,利润尤其丰厚,再有的就是由南至北,从漕运水道一路将南货贩卖到北方,其中还有湖广至江南与河南的商路,也是十分繁华。
至于北方的商业,晋商崛起靠的是垄断的盐茶和粮食贩运,现在就是靠的马市了。
在众人的闲谈中,张瀚也渐渐对这个时代的商业脉落越摸越清楚,很多在新平堡看不到的东西,只能是在这样游历之中得来,而他脑海中若有若无的一些东西,也就渐渐的越来越清晰了起来。
“多咱时候,”张瀚笑眯眯的道:“银子能到地头再取,买了货,有人帮着发运回家,到家提货,这样做生意就好做了。”
刚刚那个贩皮货的中年商人失笑道:“小哥儿真是会说笑,要是这样做生意法,岂不是和在家看买卖一样?”
“也还是有不同。”张瀚笑道:“到底要去地头看货,各人眼光不同,买的货也不同,消息不同,利也不同。”
“然则想做到小哥你说的那样,也是绝无可能。”
张瀚笑而不语,倒是另外有人接话道:“银子汇兑的事,倒是已经有些人在做,只是规模不大,少数地方可行,而且都是熟人之间信的过才会拿银子兑成汇票,到了地方,再拿汇票换银子。”
“我可不敢这般做法。”
“是啊,听着太玄乎了。”
众商人都是摇头,张瀚对此情形也是不意外,其实唐时就有“飞钱”,当时天下战乱的厉害,金银少,多是用铜钱,带上几万串甚至几十万串钱去贸易实在太冒险,而且太费事,当时各地节度使在京师长安都有进奏院,也就是驻京单位,有这种官方保证,商人们就在当地存钱,到京师取钱,这样做法省了不少费用,也没有被打劫的危险,十分便利。
可惜到了大明这种制度就消失了,明末时才又出现少量的汇票,但这个行当从出现到成熟还需百年以上,而且通行不久之后欧洲势力进来,人家的银行业更成熟,服务更好,资本更雄厚,中国的民间资本迅速被打击到惨败,晋商八大家也就是在清末民国时纷纷败落,诸多传奇商号关门歇业了。
说来说去,欧洲的银行业发展是有犹太人和强力的商业行会,资本替自己代言,中国这边商人算是肥羊属性的,能整出钱庄来就算不错了。
聊到起更,各人自都返回房间休息,张瀚等人一夜好睡后,也是起身继续赶路。
天成卫再到阳和卫,进入阳和卫城,再到大同镇城,然后直往西南,风尘仆仆抵达蒲州时,已经是在路上走了六天。
后世几个小时的火车路程,在此时却是格外的漫长和辛苦。
一路上,也遇到无赖拦路,倒没见着土匪,毕竟是一路从大道上走,没有走什么小路山道,但也颇有几次惊险,在过太原时,梁宏受了风寒,差点病倒,各人停了半日,在路边一个小店煮了一大锅姜汤,各人喝出了汗,梁宏脸色从腊黄变成红润后,休整过后才又继续上路。
这个时代,在路途中水土不服,或是感了伤寒,一般最少得休息多日才能继续前行,不然很可能命丧于途。
梁宏还好是身体壮健,又想着有张瀚和梁兴等人照料,再加上事情紧急,不好耽搁太久,终究还是上马赶路,还好途中没有再出什么意外,众人终于平安抵达蒲州。
蒲州张氏是当地的第一望族,张四维就是蒲州张家的最高高度,但蒲州张家并不止张四维一人,这个家族已经传承数百年,只是张四维这一支最为显赫而已。
“张家大宅就在落马巷,那一片好几条巷子都是他家的宅邸,你们到了那儿,要找哪一支,打听清楚了再上门。”
传承几百年的家族,开枝散叶之后宗族茂盛,张瀚等人得了指点,到了地方之后才知道张家本宗有多么显赫。
纵然这二三十年张家没有出什么了不起的人物,底蕴却还不是普通的士绅家族能比的,更不是纯粹的商人家族能比了。
整个落马巷附近全部是张氏家族居住,一个个院落都是气度不凡,整条街好几条巷子,除了少数人家之外,几乎全部是蒲州张氏的族人聚居着。
街道之上,也没有商铺和碍眼的建筑,在街道正中却有一个祠堂,那是蒲州张氏的宗祠,能将祠堂修在城中,并且坐落堂皇,这个家族的底蕴也是尽显无余。
更显眼的,当然是从街口就拔地而起的牌坊。
诸如进士及第的牌坊不必提,好多个,还有什么府州正堂一类的牌坊,最显眼的,当然还是大学牌,太子太师,柱国少傅等多个牌坊,这都是张家凤磐公张四维的成就,到目前为止,整个山西的那些大世家,也很少有哪一家在斗牌坊这事上能赢过蒲州张家。
对自己这位高祖父,张瀚并没有太多敬意,张居正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家和政治家,在张居正在世时,张四维诸多逢迎,张居正一死,就和申时行一起为了迎合万历,狠斗一个死人,这只是政治操守差,从实际效应来说,明朝的中兴气象,毁于申时行和张四维之手,这一点是断然无错的。
心里想归想,蒲州张氏和张四维却是张瀚此时最大的倚仗,他早早下马,毕恭毕敬的在牌坊下步行,无论心里如何,脸上却是十足的恭谨。
张瀚一行,也是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这条街道上住着的除了张氏族人外,多半也是士绅之家,街道上行走的多是彼此熟知,一下子来了几个骑马的外乡客,自是十分引人瞩目。
“原来是寻凤磐公这一支,他这一支住在大本堂,就是正中最大的那处宅邸就是了,他这一支已经只是单传,最好寻不过。”
张瀚向人打听时,心中也是一凛。
时隔多年,新平堡张家从蒲州分隔日久,这边的张家族人,似乎已经忘了新平堡还有一支凤磐公的后人?
“在下也是凤磐公的后人。”
说话的男子约有四十来岁,精瘦矮小,戴着纯阳巾,穿着青色道袍式样的袄服,听了张瀚的话,两只小眼眨了眼,想了想,突然一拍手,笑道:“我知道了,你是打新平堡那边过来的是不是?”
张瀚倒也佩服对方,也就这年头的人醉心宗族谱系,这么大宗族里对各支的情形都能记的这么清楚。
“是,在下正是……”
“不要称在下了,你父亲是不是张诚?他少年时来过一次,我那时也是年轻,见过他一次,还一起游玩过,一晃这么多年了……”
枯瘦男子感慨了一声,看看张瀚,又道:“我叫张学曾,论谱系是你叔公,你叫我一声三叔公吧。”
张瀚赶紧拜倒:“晚辈见过三叔公。”
挑这“三叔公”说话,张瀚也是观察过的,这人衣着是偏于士绅一流,在街上走动时不少人对他拱手行礼,这人也一一答礼,身份地位不低,为人又谦和,张瀚这才挑了他问话,这一问一答,果然效果不差。
张学曾看看张瀚,问道:“你父亲如何了?”
“家父已经离世好几年了……”
“唉,果然。”张学曾跌足道:“你父亲当年来就是报丧,也有归宗的意思,可惜这事没有办成,当年……算了,当年的事不必多提,你要和我说清楚,这一次回来,到底所为何事?”
这三叔公倒真是热心肠,张瀚自也不会隐瞒,将所来之事,一五一十说了。
----
伦敦公爵书友,关于和买铺行的事我并没有夸张,有不少资料,当时人的记录更是触目惊心。我在书里有隆武帝的话,隆武生活经历复杂,不象崇祯长在深宫,容易被人哄骗,他对铺行的事认识就很深刻,可惜他已经是落日余辉。
“以我看,”张瀚适时插话道:“带银子买货怕银子被抢被偷,带货往回时,怕被人敲诈勒索,住城里住店还好,在城外头住,抢啊偷啊的这些事,太常见了。”
“这小哥不愧是商号家里出身,说的太对了。”
“上次我从新平堡往开封去,带着三百多张皮货,到开封时,只剩下二百张不到。偷的抢的,被人讹去的,拿出来打点税卡老爷们的……”一个中年商人面带激愤,大摇其头道:“总之,咱们这行当不易!”
“谁叫咱山西和河南王爷都多?”
“山西还算好了,河南才是真多。”
这里的商人,倒还真有不少往河南和山东去的,北地特产其实到江南湖广更贵,只是普通的行脚商来回行千里就是十分不易,山东的商人都是往辽东和京师的多,往山西的少,更多的是河南商人,而山西和河南都有多位亲王和郡王,官府的税卡是不多,可这些王府还有各地大士绅豪强私设的税卡就多了,再加上这些商人所在牙行收的牙税,各种杂费,差役,铺行,张瀚随便听听,就知道明朝商人赚钱有多么不容易。
还有官道失修,道路难行,水患流民土匪加上喇虎,那些良善村民敲诈起过路商人来也毫不手软,如果不是明朝和蒙古的双边贸易明朝属于优势一方,利润丰厚,恐怕这些商人真的未必有利可图。
当时的商道,最好的就是海洋贸易,江南福建广东都已经大赚特赚,特别是江南,利润尤其丰厚,再有的就是由南至北,从漕运水道一路将南货贩卖到北方,其中还有湖广至江南与河南的商路,也是十分繁华。
至于北方的商业,晋商崛起靠的是垄断的盐茶和粮食贩运,现在就是靠的马市了。
在众人的闲谈中,张瀚也渐渐对这个时代的商业脉落越摸越清楚,很多在新平堡看不到的东西,只能是在这样游历之中得来,而他脑海中若有若无的一些东西,也就渐渐的越来越清晰了起来。
“多咱时候,”张瀚笑眯眯的道:“银子能到地头再取,买了货,有人帮着发运回家,到家提货,这样做生意就好做了。”
刚刚那个贩皮货的中年商人失笑道:“小哥儿真是会说笑,要是这样做生意法,岂不是和在家看买卖一样?”
“也还是有不同。”张瀚笑道:“到底要去地头看货,各人眼光不同,买的货也不同,消息不同,利也不同。”
“然则想做到小哥你说的那样,也是绝无可能。”
张瀚笑而不语,倒是另外有人接话道:“银子汇兑的事,倒是已经有些人在做,只是规模不大,少数地方可行,而且都是熟人之间信的过才会拿银子兑成汇票,到了地方,再拿汇票换银子。”
“我可不敢这般做法。”
“是啊,听着太玄乎了。”
众商人都是摇头,张瀚对此情形也是不意外,其实唐时就有“飞钱”,当时天下战乱的厉害,金银少,多是用铜钱,带上几万串甚至几十万串钱去贸易实在太冒险,而且太费事,当时各地节度使在京师长安都有进奏院,也就是驻京单位,有这种官方保证,商人们就在当地存钱,到京师取钱,这样做法省了不少费用,也没有被打劫的危险,十分便利。
可惜到了大明这种制度就消失了,明末时才又出现少量的汇票,但这个行当从出现到成熟还需百年以上,而且通行不久之后欧洲势力进来,人家的银行业更成熟,服务更好,资本更雄厚,中国的民间资本迅速被打击到惨败,晋商八大家也就是在清末民国时纷纷败落,诸多传奇商号关门歇业了。
说来说去,欧洲的银行业发展是有犹太人和强力的商业行会,资本替自己代言,中国这边商人算是肥羊属性的,能整出钱庄来就算不错了。
聊到起更,各人自都返回房间休息,张瀚等人一夜好睡后,也是起身继续赶路。
天成卫再到阳和卫,进入阳和卫城,再到大同镇城,然后直往西南,风尘仆仆抵达蒲州时,已经是在路上走了六天。
后世几个小时的火车路程,在此时却是格外的漫长和辛苦。
一路上,也遇到无赖拦路,倒没见着土匪,毕竟是一路从大道上走,没有走什么小路山道,但也颇有几次惊险,在过太原时,梁宏受了风寒,差点病倒,各人停了半日,在路边一个小店煮了一大锅姜汤,各人喝出了汗,梁宏脸色从腊黄变成红润后,休整过后才又继续上路。
这个时代,在路途中水土不服,或是感了伤寒,一般最少得休息多日才能继续前行,不然很可能命丧于途。
梁宏还好是身体壮健,又想着有张瀚和梁兴等人照料,再加上事情紧急,不好耽搁太久,终究还是上马赶路,还好途中没有再出什么意外,众人终于平安抵达蒲州。
蒲州张氏是当地的第一望族,张四维就是蒲州张家的最高高度,但蒲州张家并不止张四维一人,这个家族已经传承数百年,只是张四维这一支最为显赫而已。
“张家大宅就在落马巷,那一片好几条巷子都是他家的宅邸,你们到了那儿,要找哪一支,打听清楚了再上门。”
传承几百年的家族,开枝散叶之后宗族茂盛,张瀚等人得了指点,到了地方之后才知道张家本宗有多么显赫。
纵然这二三十年张家没有出什么了不起的人物,底蕴却还不是普通的士绅家族能比的,更不是纯粹的商人家族能比了。
整个落马巷附近全部是张氏家族居住,一个个院落都是气度不凡,整条街好几条巷子,除了少数人家之外,几乎全部是蒲州张氏的族人聚居着。
街道之上,也没有商铺和碍眼的建筑,在街道正中却有一个祠堂,那是蒲州张氏的宗祠,能将祠堂修在城中,并且坐落堂皇,这个家族的底蕴也是尽显无余。
更显眼的,当然是从街口就拔地而起的牌坊。
诸如进士及第的牌坊不必提,好多个,还有什么府州正堂一类的牌坊,最显眼的,当然还是大学牌,太子太师,柱国少傅等多个牌坊,这都是张家凤磐公张四维的成就,到目前为止,整个山西的那些大世家,也很少有哪一家在斗牌坊这事上能赢过蒲州张家。
对自己这位高祖父,张瀚并没有太多敬意,张居正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家和政治家,在张居正在世时,张四维诸多逢迎,张居正一死,就和申时行一起为了迎合万历,狠斗一个死人,这只是政治操守差,从实际效应来说,明朝的中兴气象,毁于申时行和张四维之手,这一点是断然无错的。
心里想归想,蒲州张氏和张四维却是张瀚此时最大的倚仗,他早早下马,毕恭毕敬的在牌坊下步行,无论心里如何,脸上却是十足的恭谨。
张瀚一行,也是引起人们的注意。
这条街道上住着的除了张氏族人外,多半也是士绅之家,街道上行走的多是彼此熟知,一下子来了几个骑马的外乡客,自是十分引人瞩目。
“原来是寻凤磐公这一支,他这一支住在大本堂,就是正中最大的那处宅邸就是了,他这一支已经只是单传,最好寻不过。”
张瀚向人打听时,心中也是一凛。
时隔多年,新平堡张家从蒲州分隔日久,这边的张家族人,似乎已经忘了新平堡还有一支凤磐公的后人?
“在下也是凤磐公的后人。”
说话的男子约有四十来岁,精瘦矮小,戴着纯阳巾,穿着青色道袍式样的袄服,听了张瀚的话,两只小眼眨了眼,想了想,突然一拍手,笑道:“我知道了,你是打新平堡那边过来的是不是?”
张瀚倒也佩服对方,也就这年头的人醉心宗族谱系,这么大宗族里对各支的情形都能记的这么清楚。
“是,在下正是……”
“不要称在下了,你父亲是不是张诚?他少年时来过一次,我那时也是年轻,见过他一次,还一起游玩过,一晃这么多年了……”
枯瘦男子感慨了一声,看看张瀚,又道:“我叫张学曾,论谱系是你叔公,你叫我一声三叔公吧。”
张瀚赶紧拜倒:“晚辈见过三叔公。”
挑这“三叔公”说话,张瀚也是观察过的,这人衣着是偏于士绅一流,在街上走动时不少人对他拱手行礼,这人也一一答礼,身份地位不低,为人又谦和,张瀚这才挑了他问话,这一问一答,果然效果不差。
张学曾看看张瀚,问道:“你父亲如何了?”
“家父已经离世好几年了……”
“唉,果然。”张学曾跌足道:“你父亲当年来就是报丧,也有归宗的意思,可惜这事没有办成,当年……算了,当年的事不必多提,你要和我说清楚,这一次回来,到底所为何事?”
这三叔公倒真是热心肠,张瀚自也不会隐瞒,将所来之事,一五一十说了。
----
伦敦公爵书友,关于和买铺行的事我并没有夸张,有不少资料,当时人的记录更是触目惊心。我在书里有隆武帝的话,隆武生活经历复杂,不象崇祯长在深宫,容易被人哄骗,他对铺行的事认识就很深刻,可惜他已经是落日余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