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暗流
推荐阅读:大魏读书人、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明朝败家子、北宋大表哥、如意小郎君、盛唐逆子:李恪传、权御八荒、最强特种兵之龙魂、乱世枭雄
玉米文学 www.ymwx.net,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!
温忠发也是破落户出身,父母早亡,走了脚行打手的路,这人身手灵活,心机也快,是那种怎么也吃不了亏的机灵人。
杨秋笑骂两句,说定了到时候一定等他在堡中的时候再办酒宴,他好去吃两杯喜酒。
两人笑闹一阵,马也套好了,杨秋上马之后才想起来向刘德全道:“德全,你怎么闷声不响的?”
刘德全冷哼一声,说道:“俺想着每日辛苦,还受人管束,真不如当喇虎时快活。”
“那快活啥?”温忠发道:“饥一顿饱一顿的,好不容易弄几两银子,还得丧天良去害人,拿了银子还得给团头送一多半去,老刘你他娘的今天早上就喝酒了吧?”
刘德全瞪眼瞧了温忠发一眼,继续道:“当喇虎是苦些,若是巴结上衙门里的人,自己团个会起来,那不比现在强多了?”
杨秋笑吟吟的道:“当时咱不是没门路么,这才投了东主。”
“咱们现在有了名头,银子也有,兄弟也多,还真不如自己厮混。”
杨秋收了笑,看了看刘德全,低声道:“没有人罩着,你那是发梦。少东主可是蒲州张家在后头,还有几尊大佛压着阵脚,不然的话,你以为咱镖师们到处打人抢地盘,就是这般容易的事?一般人,官府早就拿人了。”
帐局生意到底赚多少,除了张瀚自己没有人知道,镖师们能盘算的就是骡马行的生意,现在好几百辆大车,而且往千辆上走,和裕升的车好,骡马多,服务也好,分店又多,骡马行已经挤的堡中别家生意几乎都倒闭了,行里的车马已经很少休息,每日大车都派的光光,近程的多,远程的也不少,往张家口这条线一打通,几乎每日都有小二百两车往张家口去,那边的生意比全大同还要多些,现在的车马数还远远不够用的,每日出多少趟车,费用多少,人员开销多少,这虽是秘密,大致也算的出来,杨秋估计,骡马行每月最少能赚过千两,这当然是低估了的,不过有这人力财力,才能供着上头那些大佛,力量越大,旁人越不敢动,抢的地盘越多,生意就越多。
这是一个良性循环,张瀚这个少东主算是眼光好,手腕强,抢占了先机,现在就算有些大户有心思搞这个,就得面临上来有和裕升这个巨无霸压着的局面,还得想办法抢到路线,这种事费力太深,所得并不算高,想来想去都不会合算。
听了杨秋的话,刘德全笑了笑,说道:“人家盯着的不一定是骡马行,这里头水深的很,杨头儿,咱们是有交情的,话不在多,到时候咱们有事一起进退,怎么样?”
杨秋盯着刘德全,“噗嗤”一笑,说道:“你小子也有耍心眼的一天?成,你不说全了我就这么一听,等你哪天和我说明白了,咱们再商量。”
刘德全确实颇有一番打算,但现在人家那边也只是点一点,而且温忠发也是个七窍玲珑心,刘德全不大信的过他,当下呵呵一笑,就是再也不吭声了。
“走!”杨秋一挥马鞭,还是一脸的意气风发:“咱端着人家的饭碗,就得替人卖命,往天成卫去!”
……
“东主,您请坐。”
李明达殷勤地搬好椅子,待范永斗坐下后,又是亲手奉上盖碗,里头泡的极好的吉安白茶,一阵香气扑鼻。
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颇有一些夏初的感觉,范永斗一路奔波而来,帽子和衣服上俱是灰尘,衣领处还沾着麦穗,他也不介意,端过茶来啜饮一口,笑着道:“这阵子怎样,新平堡这里收粮还顺畅么?”
李明达躬身道:“早前还算顺当,后来和裕升也在各地收粮,粮价比咱们高出二分银子,那些小粮商和泥腿子全急眼了,咱这里已经最少少收了三万石,再往下,还要少收不少。”
范永斗皱了皱眉,说道:“这还只是你一处,还有镇门堡,守口堡,靖鲁堡,一路到镇边堡,得胜堡,镇羌八堡,再到阳和卫城,天成卫城,镇虏卫城,蔚州那几个县,一处不稳处处不稳,我这一路来,各地收粮均收不到往年的七成,和裕升最少设了二十来个点收粮,那个小张瀚,我竟真的是小看了他。”
李明达没敢出声,去年东主看到张瀚,夸赞之余,也是断定和裕升要跨,结果和裕升不仅未跨,这半年多来发展之快,令很多人为之咋舌。
几乎是不经意之间,和裕升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上百倍,以前在新平堡不过是中等商号,现在已经俨然成为第一等的大商家,规模只逊于范家和亢家等寥寥数家,而且谁能确定,几年之后,和裕升张家,不会成为晋商中范家和亢家那样的存在?
如果更上一层,说不定张瀚能恢复当年蒲州张家的荣光……要知道张四维父子在时,蒲州张家可是全体晋商的领袖!
想到这,李明达自失一笑,微微摇头:“我还真是老了,想太多了……”
“这事你也不必太担心,已经有人给和裕升找麻烦了。”
范永斗遇事永远是不慌不乱的样子,向来是智珠在握的冷静模样。确实以他现在的地位和身份,和一个后生小子置气毫无必要,这么多年,蓟镇,宣府,大同,山西,延绥,哪里他没有布局?上到总督,京里的太监,总兵,副将,各地的那些地头蛇,范家哪里没有打点到?光是这些人脉,张瀚要多少年才追的上来?范家欠缺的就是往关外的联络,那些鞑子贵人范家从来没有打过交道,目前范永斗已经看的出来,辽事一起,往塞外的商道必定大受影响,到那时就是赚钱的良机到了。
碍于人生经历和眼界,此时的范永斗倒是真没想到和女真人做生意,到目前的布局,他仍是着眼于蒙古人。
在这方面,范永斗不知道的是张瀚已经领先他太多。
“东主说的是天成卫掌印指挥张武昌张大人?”
“对喽。”
范永斗微微一点头道:“张家未必买麻家的帐,咱们不好直接出手的事,他做起来又不会有什么麻烦和顾忌。”
“东主必定也出了把力。”
“这倒是真没有。”范永斗面露阴沉,低声道:“打蛇不死就不能打,张武昌了不起给和裕升添些堵,算不得什么。咱们家也要搞帐局,张瀚若在,只怕还争不过他。上回你说起的和那姓周的约好的事,有机会,可以做。”
李明达重重一点头,说道:“东主放心,人都暗中联络着,只那张瀚天天在堡里,只要他一动,那边就会动手。”
范永斗不露声色的道:“不会出什么纰漏吧?”
“肯定不会。”李明达得意一笑,说道:“那边在山里多年,这一点事,恐怕还不会做不好。”
“那便好。”范永斗往椅子上靠了靠,很舒服的闭上了眼睛。
……
“张家?”
风尘仆仆的杨秋站在张瀚面前,脸上倒是没有了那种不稳重的浮滑表情,代之而起的是沉稳和一抹不大容易瞧的出来的阴狠。
眼前有这么一个人,房间里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分,张瀚却是没有理会,只是坐着沉吟起来。
这里是他在帐局这边的公事房,这里人少清静,守备森严,每月都调二十个以上的镖师在这里轮值,闲杂人等不要说靠近这里,就连大门都近不了。张瀚喜欢在这里见人说事,自己思索事情时就在厚重的银库之间背手而行,一幢幢全砖瓦结构的房子厚实高大,现在大半还是空着的,张瀚每次溜弯时,都想着何时将这些房舍装满。
“张家……没错了。表面出头是十几家粮店,闹的最厉害的是马超人,蒋大临,张彦宏这几个大粮店的东主,站在他们身后的却是掌印指挥张武昌,他家是榆林卫人,叔父叫张臣,历任四镇总兵,儿子张承荫,现任广宁总兵官,孙子张全昌,就是咱阳和路副总兵,还有张应昌,现在是灵州参将,张德昌,在蓟镇那边当游击,这个张武昌算是没出息的一个,也是掌印指挥,正三品武官。”
这一次杨秋打听的十分详细,张瀚也是听的皱眉不已。
阳和副总兵张全昌家他也去过,当然没见着人,只在门首留了二百银子和红封拜帖,当时并没有发觉什么异常,现在看来,这一事从策划到发动,定然有不短的时间,里头关节颇多,换句话说就是水、很深,掌印指挥算不得什么,卫所指挥位不高权不重,三品武官在一个举人面前都耍不起威风,遇着强势的州县文官,还得执下官礼,不然的话很可能被文官弹劾跋扈,以文纠武,上头那些兵备道分巡道再到巡按,一定是站在文官一边,倒霉的只能是武官,手中无兵,腰杆不硬,一个掌印指挥最多养十来个家丁,这点实力在边军里当个哨官也不够格,敢指使人动和裕升,张武昌依仗的当然是家族背、景。
------------
新的一周开始,还是得请大家支持,多投票,看了觉得还成的请点下收藏,我在这里拜谢大家。
另外两个问题说一下。
有一个读者对我现在书中写的民族观很有意见,那么我请问你,一个不大看书更不上网的人,在正统教育下他的民族观和史观是怎样的?写书要不要循序渐进,要不要慢慢揭露一些事实?再说现代人不说融合,难道说屠杀?进步史观是拿后人的观点来点评前人,不同的山唱不同的山歌,穿越了得一步一步来,真正融入到当时的大环境下,那个读者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大成熟稳重吧,在这里说一下,希望大家能明白书中的角色也是要逐步成长的。
另,胖金莲的出现是因为当时我正看儒林外史,看过的朋友都知道里头有一个类似的角色,正好需要一个人质给北虏,这个角色就出现了,请大家不必着意。
温忠发也是破落户出身,父母早亡,走了脚行打手的路,这人身手灵活,心机也快,是那种怎么也吃不了亏的机灵人。
杨秋笑骂两句,说定了到时候一定等他在堡中的时候再办酒宴,他好去吃两杯喜酒。
两人笑闹一阵,马也套好了,杨秋上马之后才想起来向刘德全道:“德全,你怎么闷声不响的?”
刘德全冷哼一声,说道:“俺想着每日辛苦,还受人管束,真不如当喇虎时快活。”
“那快活啥?”温忠发道:“饥一顿饱一顿的,好不容易弄几两银子,还得丧天良去害人,拿了银子还得给团头送一多半去,老刘你他娘的今天早上就喝酒了吧?”
刘德全瞪眼瞧了温忠发一眼,继续道:“当喇虎是苦些,若是巴结上衙门里的人,自己团个会起来,那不比现在强多了?”
杨秋笑吟吟的道:“当时咱不是没门路么,这才投了东主。”
“咱们现在有了名头,银子也有,兄弟也多,还真不如自己厮混。”
杨秋收了笑,看了看刘德全,低声道:“没有人罩着,你那是发梦。少东主可是蒲州张家在后头,还有几尊大佛压着阵脚,不然的话,你以为咱镖师们到处打人抢地盘,就是这般容易的事?一般人,官府早就拿人了。”
帐局生意到底赚多少,除了张瀚自己没有人知道,镖师们能盘算的就是骡马行的生意,现在好几百辆大车,而且往千辆上走,和裕升的车好,骡马多,服务也好,分店又多,骡马行已经挤的堡中别家生意几乎都倒闭了,行里的车马已经很少休息,每日大车都派的光光,近程的多,远程的也不少,往张家口这条线一打通,几乎每日都有小二百两车往张家口去,那边的生意比全大同还要多些,现在的车马数还远远不够用的,每日出多少趟车,费用多少,人员开销多少,这虽是秘密,大致也算的出来,杨秋估计,骡马行每月最少能赚过千两,这当然是低估了的,不过有这人力财力,才能供着上头那些大佛,力量越大,旁人越不敢动,抢的地盘越多,生意就越多。
这是一个良性循环,张瀚这个少东主算是眼光好,手腕强,抢占了先机,现在就算有些大户有心思搞这个,就得面临上来有和裕升这个巨无霸压着的局面,还得想办法抢到路线,这种事费力太深,所得并不算高,想来想去都不会合算。
听了杨秋的话,刘德全笑了笑,说道:“人家盯着的不一定是骡马行,这里头水深的很,杨头儿,咱们是有交情的,话不在多,到时候咱们有事一起进退,怎么样?”
杨秋盯着刘德全,“噗嗤”一笑,说道:“你小子也有耍心眼的一天?成,你不说全了我就这么一听,等你哪天和我说明白了,咱们再商量。”
刘德全确实颇有一番打算,但现在人家那边也只是点一点,而且温忠发也是个七窍玲珑心,刘德全不大信的过他,当下呵呵一笑,就是再也不吭声了。
“走!”杨秋一挥马鞭,还是一脸的意气风发:“咱端着人家的饭碗,就得替人卖命,往天成卫去!”
……
“东主,您请坐。”
李明达殷勤地搬好椅子,待范永斗坐下后,又是亲手奉上盖碗,里头泡的极好的吉安白茶,一阵香气扑鼻。
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颇有一些夏初的感觉,范永斗一路奔波而来,帽子和衣服上俱是灰尘,衣领处还沾着麦穗,他也不介意,端过茶来啜饮一口,笑着道:“这阵子怎样,新平堡这里收粮还顺畅么?”
李明达躬身道:“早前还算顺当,后来和裕升也在各地收粮,粮价比咱们高出二分银子,那些小粮商和泥腿子全急眼了,咱这里已经最少少收了三万石,再往下,还要少收不少。”
范永斗皱了皱眉,说道:“这还只是你一处,还有镇门堡,守口堡,靖鲁堡,一路到镇边堡,得胜堡,镇羌八堡,再到阳和卫城,天成卫城,镇虏卫城,蔚州那几个县,一处不稳处处不稳,我这一路来,各地收粮均收不到往年的七成,和裕升最少设了二十来个点收粮,那个小张瀚,我竟真的是小看了他。”
李明达没敢出声,去年东主看到张瀚,夸赞之余,也是断定和裕升要跨,结果和裕升不仅未跨,这半年多来发展之快,令很多人为之咋舌。
几乎是不经意之间,和裕升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上百倍,以前在新平堡不过是中等商号,现在已经俨然成为第一等的大商家,规模只逊于范家和亢家等寥寥数家,而且谁能确定,几年之后,和裕升张家,不会成为晋商中范家和亢家那样的存在?
如果更上一层,说不定张瀚能恢复当年蒲州张家的荣光……要知道张四维父子在时,蒲州张家可是全体晋商的领袖!
想到这,李明达自失一笑,微微摇头:“我还真是老了,想太多了……”
“这事你也不必太担心,已经有人给和裕升找麻烦了。”
范永斗遇事永远是不慌不乱的样子,向来是智珠在握的冷静模样。确实以他现在的地位和身份,和一个后生小子置气毫无必要,这么多年,蓟镇,宣府,大同,山西,延绥,哪里他没有布局?上到总督,京里的太监,总兵,副将,各地的那些地头蛇,范家哪里没有打点到?光是这些人脉,张瀚要多少年才追的上来?范家欠缺的就是往关外的联络,那些鞑子贵人范家从来没有打过交道,目前范永斗已经看的出来,辽事一起,往塞外的商道必定大受影响,到那时就是赚钱的良机到了。
碍于人生经历和眼界,此时的范永斗倒是真没想到和女真人做生意,到目前的布局,他仍是着眼于蒙古人。
在这方面,范永斗不知道的是张瀚已经领先他太多。
“东主说的是天成卫掌印指挥张武昌张大人?”
“对喽。”
范永斗微微一点头道:“张家未必买麻家的帐,咱们不好直接出手的事,他做起来又不会有什么麻烦和顾忌。”
“东主必定也出了把力。”
“这倒是真没有。”范永斗面露阴沉,低声道:“打蛇不死就不能打,张武昌了不起给和裕升添些堵,算不得什么。咱们家也要搞帐局,张瀚若在,只怕还争不过他。上回你说起的和那姓周的约好的事,有机会,可以做。”
李明达重重一点头,说道:“东主放心,人都暗中联络着,只那张瀚天天在堡里,只要他一动,那边就会动手。”
范永斗不露声色的道:“不会出什么纰漏吧?”
“肯定不会。”李明达得意一笑,说道:“那边在山里多年,这一点事,恐怕还不会做不好。”
“那便好。”范永斗往椅子上靠了靠,很舒服的闭上了眼睛。
……
“张家?”
风尘仆仆的杨秋站在张瀚面前,脸上倒是没有了那种不稳重的浮滑表情,代之而起的是沉稳和一抹不大容易瞧的出来的阴狠。
眼前有这么一个人,房间里温度似乎都下降了几分,张瀚却是没有理会,只是坐着沉吟起来。
这里是他在帐局这边的公事房,这里人少清静,守备森严,每月都调二十个以上的镖师在这里轮值,闲杂人等不要说靠近这里,就连大门都近不了。张瀚喜欢在这里见人说事,自己思索事情时就在厚重的银库之间背手而行,一幢幢全砖瓦结构的房子厚实高大,现在大半还是空着的,张瀚每次溜弯时,都想着何时将这些房舍装满。
“张家……没错了。表面出头是十几家粮店,闹的最厉害的是马超人,蒋大临,张彦宏这几个大粮店的东主,站在他们身后的却是掌印指挥张武昌,他家是榆林卫人,叔父叫张臣,历任四镇总兵,儿子张承荫,现任广宁总兵官,孙子张全昌,就是咱阳和路副总兵,还有张应昌,现在是灵州参将,张德昌,在蓟镇那边当游击,这个张武昌算是没出息的一个,也是掌印指挥,正三品武官。”
这一次杨秋打听的十分详细,张瀚也是听的皱眉不已。
阳和副总兵张全昌家他也去过,当然没见着人,只在门首留了二百银子和红封拜帖,当时并没有发觉什么异常,现在看来,这一事从策划到发动,定然有不短的时间,里头关节颇多,换句话说就是水、很深,掌印指挥算不得什么,卫所指挥位不高权不重,三品武官在一个举人面前都耍不起威风,遇着强势的州县文官,还得执下官礼,不然的话很可能被文官弹劾跋扈,以文纠武,上头那些兵备道分巡道再到巡按,一定是站在文官一边,倒霉的只能是武官,手中无兵,腰杆不硬,一个掌印指挥最多养十来个家丁,这点实力在边军里当个哨官也不够格,敢指使人动和裕升,张武昌依仗的当然是家族背、景。
------------
新的一周开始,还是得请大家支持,多投票,看了觉得还成的请点下收藏,我在这里拜谢大家。
另外两个问题说一下。
有一个读者对我现在书中写的民族观很有意见,那么我请问你,一个不大看书更不上网的人,在正统教育下他的民族观和史观是怎样的?写书要不要循序渐进,要不要慢慢揭露一些事实?再说现代人不说融合,难道说屠杀?进步史观是拿后人的观点来点评前人,不同的山唱不同的山歌,穿越了得一步一步来,真正融入到当时的大环境下,那个读者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大成熟稳重吧,在这里说一下,希望大家能明白书中的角色也是要逐步成长的。
另,胖金莲的出现是因为当时我正看儒林外史,看过的朋友都知道里头有一个类似的角色,正好需要一个人质给北虏,这个角色就出现了,请大家不必着意。